一. 【房地產】
(1)武漢公積金貸款首套房額度提升至70萬元
①首套房與二套房貸款差異化
首套房基準貸款額度為70萬元,二套房基準貸款額度為50萬元;
②建立住房公積金流動性風險調控機制
動態跟蹤監測個貸率變動情況,設置并及時調整流動性調節系數,相應調整最高貸款額度:
當個貸率低于80%時,流動性調節系數為1.2,即: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為基準貸款額度的1.2倍;
當個貸率介于80%(含)和90%之間時,流動性調節系數為1;
當個貸率介于90%(含)和100%之間時,流動性調節系數為0.9;
當個貸率高于100%(含)時,流動性調節系數為0.8。
③取消武漢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“扣減”規定
即職工家庭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時,不再扣減首次已使用過的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。
MRI點評:無論是剛需優先選房還是公積金額度調整,這都是對剛需購房者的一個福利。新政與之前的政策相比,最大變化是在全國首創增加了公積金貸款額度可調節內容,專設流動性調節系數,根據個貸率對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實行動態調節。
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建立了住房公積金流動性風險調控機制,動態跟蹤監測個貸率變動情況,每半年公布一次,通過設置并及時調整流動性調節系數,相應調整最高貸款額度,以防控資金流動性風險。
二. 【汽車】
(1)重卡銷量再度打破4月銷量紀錄
相關數據顯示,今年4月份,國內重卡市場共約銷售各類車型12.1萬輛,環比下降8%,同比增長16%;今年1-4月,我國各類重型卡車累計銷量高達44.44萬輛,較去年同期增長14%。
MRI點評:由于各地房地產和基建類工程集中開工,重卡需求旺盛,銷量表現超預期,4月重卡銷量再度打破歷年同期銷量紀錄,但環比3月下滑13%。目前各大重卡企業訂單較好,尤其是工程車,自卸車、攪拌車等銷售火爆。
(2)4月汽車庫存壓力增強
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“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”顯示,2018年4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4.6%,環比上升2.5個百分點,庫存預警指數位于警戒線之上。
MRI點評: 4月為傳統淡季,購車需求減少;臨近五一車展,消費者持幣觀望;北方部分地區進入農忙季節,農村消費者到店率降低;經銷商庫存和經營壓力增大。
三. 【 工程機械】
(1)創歷史新高!徐工一季度業績全線飄紅
徐工機械發布2018年一季報。期內,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7.84億元,同比增長79.79%,創徐工機械單季度營收歷史新高。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.19億元,相比去年同期增幅157.39%。
MRI點評:受益于工程機械行業高景氣持續,徐工機械一季度業績大超預期,各產品線高速增長,集團收入規模持續據國內首位,挖機業務勢頭迅猛,市占率繼續提升。作為最接近世界前五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,徐工機械有望繼續保持超預期增長。
(2)中聯重科2018年一季報凈利潤增幅345.51% 實現高質量增長
中聯重科發布2018年第一季報告。期內,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.60億元,同比增長20.58%。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.77億元人民幣,相比去年同期增幅345.51%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.54億元人民幣,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3.13%。
MRI點評:2018年國內基建投資有望超預期,特別是長江經濟帶、雄安新區、泛珠三角帶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等帶動相關基建項目開爐,預計國內工程機械還有廣闊發展空間。
四. 【家電】
(1)4月電視面板價格大幅下降
近日,IHS發布了全球4月電視面板價格,報告顯示,電視面板價格在4月繼續下降,并且整體下降幅度偏大,明顯高于一般市場預期。
其中,32吋面板價格的降價幅度達到了8%,40吋、43吋、49吋面板價格的降價幅度達到了5%左右,55吋面板價格的降價幅度約為3%。
MRI點評:電視面板價格的大幅下跌,受美國可能對中國電視零部件征收額外25%關稅的影響比較大。中國電視出口美國的量較大,雖然本次主要涉及零部件,但還是會有較大的影響。同時,二季度是我國彩電行業生產的低谷期,目前全行業庫存較高,企業主要以去庫存為主要任務,對面板的需求較3月份會有下降,而基板的二季度供應量并沒有減少。這幾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了面板價格的下滑。
(2)3月洗衣機出口量同比銳減
2018年3月洗衣機出口量僅有187.7萬臺,同比下滑16.7%,不僅低于上年同期,甚至低于2016年同期;3月出口額2.7億美元,與上年同期持平。
MRI點評:從3月的出口數據可以看出,隨著國內企業對洗衣機的出口價格提漲后,海外需求下滑幅度較大,在沒有價格優勢之后,我國的洗衣機產品并沒有被國外客戶完全接受。 數據顯示,亞洲和非洲3月的下滑量較大,而這些地區是未來家電消費的主要增長點,因此我國洗衣機的出口形勢較為嚴峻。
五. 【 造船】
(1)中國活躍船廠數量僅剩112家,已經降至15年來新低
克拉克森數據顯示,全球活躍船廠數量迅速下滑,截止今年4月初降至350家。在中日韓三大造船國中,4月初,中國船企數量降幅最大,活躍船廠數量已經從2009年年初的391家降至112家,是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;韓國活躍船廠數量從39家降至14家;日本活躍船廠數量從70家降至55家。
中國船企差異明顯。從2009年初至今年4月初,包括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、以及由其他國有船企活躍數量從52家減少至44家,而獨立船企的活躍數量從305家銳減至50家,降幅高達85%;合資、外資和地方政府船企活躍數量從34家減少到18家。因此,截止4月初,由政府背景支持的船企數量在中國活躍船廠總數中占比達40%,是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,而2009年初這一比例為13%。
MRI點評:2009年初,全球活躍船廠數量最高達到934家,2017年9月,這個數據為357家,降幅61.8%。截止今年4月初,最新數據是350家,半年內數量僅減少7家,是統計以來最低的數據,顯示活躍船廠數量減少速度已經大幅放緩,這也顯示了新造船市場已經開始企穩回升。而我國船廠近幾年差異也較明顯,中國民營船企“活躍船廠”數量銳減,而國有船企“活躍船廠”卻達到了18年來的最高水平。表明隨著造船行業的發展,我國獨立船企在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下,部分落后產能不斷退出歷史舞臺,船企資源整合加速,逐步提升我國造船行業集中度。